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科研>学术活动
河北传媒学院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漫画专业婺源写生
——笔尖流转徽韵,山水定格芳华
发布时间:2025-10-25来源: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
秋意正浓,20251013日至1025河北传媒学院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2024级漫画本科1-5班的同学们,在徐冲老师、邢丽老师、苗鹏老师、王兴起老师、关聪聪老师五位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在江西婺源为期十天的艺术写生课程。
此次教学实践将课堂移至户外,旨在让同学们在自然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以其保存完好的徽派古村落、诗画般的田园风光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另外深入探访了婺源多个著名景点,如大理坑、篁岭、婺女洲等。师生们走进古老的村落,参观传统的徽派建筑,欣赏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聆听婺女洲感人故事,深入的了解婺源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从清晨薄雾中的小桥流水,到黄昏余晖下的粉墙黛瓦,每一处景致都成为了学生的创作素材,而这些宝贵的文化元素也被学生进行了巧妙地融合,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感染力。成为践行这一教学理念的完美课堂。
10月12日,写生队伍从石家庄正式启程。师生们乘坐火车抵达南昌后,转乘巴士前往婺源,拉开了此次艺术实践的序幕。首站抵达历史底蕴深厚的理坑村,同学们在此进行了连续数日的水彩写生。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徽派古村落,为同学们提供了绝佳的创作素材。大家散落在古巷溪畔,专注地用画笔捕捉光影,勾勒乡韵。
随后的行程中,师生们移步至河东、河西村,围绕“小桥流水人家”的经典景致进行创作。灵动的山水与古朴的民居相映成趣,同学们在自然熏陶下激发灵感,一幅幅充满生机的水彩画作逐渐呈现。
行程中还特别安排了婺源梯田与篁岭的采风活动。面对层层金黄的梯田与色彩斑斓的“晒秋”盛景,同学们纷纷举起相机,从不同角度记录下这震撼的民俗画卷与自然景观,为后续的水彩写生创作收集了丰富的图像素材。
在思溪延村的持续写生中,同学们进一步沉浸于徽州古村的宁静氛围。期间,师生们还探访了婺源的热门网红景区——婺女洲。景区将古徽州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旅理念巧妙融合,为同学们带来了与传统写生截然不同的体验。大家沉浸于灯火璀璨的徽市街巷,丰富的文化互动项目让人应接不暇;尤其是大型水上实景演出《遇见·婺源》,以其恢弘的场面、绚丽的灯光和动人的故事线,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与心灵震撼,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汲取了全新的创作灵感。
每日评画:专业精进的重要环节
写生期间,教学活动并未随日落而结束。每个晚上,带队教师都会组织集中评画。在老师们悉心指导下,同学们当天的作品被逐一分析点评。从构图立意到色彩运用,从空间关系到笔墨技法,老师们既指出共性问题和改进方向,也针对每位同学的个性特点给予针对性建议。这一环节不仅及时解决了同学们在写生中遇到的困惑,更将白天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的专业认知,有效夯实了同学们的绘画基础。
学生感言:在磨砺中成长,于实践中收获
陈洋:“从最初构图生疏、水彩掌控力不足,到在老师悉心的指导下渐入佳境,我的写生技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这两周不仅画技进步,更在婺源的青山绿水与古村巷陌中收获了创作的快乐与灵感,还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整个写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也在集体生活中加深了同窗情谊,充分感受了艺术与自然交融的乐趣。为期两周的写生行程于10月25日圆满结束,全体师生安全返回石家庄。
总结
风景写生是河北传媒学院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漫画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旨在通过实地采风提升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创作能力。此次婺源之行,不仅是一次专业实训,更是一次心灵与美的旅程。

学生作品:
胡亮亮
孙雨洁
杨默涵
石雅惠
刘帆
陈佳
陈京楠
温悦
祁佳怡

宋艾嘉
白莫然